人生须有三个“母亲”——为什幺必须要走向精神、走向哲学
引
谁都知道,自己有一个母亲——生母(生身母亲),一个人的人生怎么需要和必须有“三个母亲”呢?
也许你说,我只要我母亲——妈妈,其他的“母亲”我不要,那么,这可能吗?——这能在人的社会中生活吗?
在人的社会中生活,一个母亲是不够的,必须有三个母亲。
0
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你。
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的结合——受精卵的着床——开始在子宫里孕育,这个时候是一个“开始有你”的阶段。
怀胎十月,经过分娩,你——一个完整的身体,降临自然世界之中,才正式算有了你。
你的“身”从无到有,是因为生母(生育);你开口受训练的第一个词,是“妈妈”(教育);吃喝拉撒睡,你从“婴儿”初长成到少年,是“妈妈”(养育,完整说是父母)……然后,你“独立”了,一个人可以步天下了,去过自己的人生了。
对于动物来说,这样的“子辈”就可以脱离“父辈”了,然后就顶戴自己的王冠逐鹿大地了。但对于“人”(人类社会文明中的人)来说,这显然还不够:
(1)自然造化出你的生物身,一个野身、野心、野思,是不能“在人类社会文明的世界中”生存的。
(2)你还需要“从没有人的精神,到有人的精神”,就是“被文化,所文化”,就是“精神化”。一个客观上的“精神母亲”,才能使你的精神从无到有,从有到初步完成雏形(以后就靠你自身的发展)。
(3)你还需要“从没有人的观念思维,到有人的观念思维”,就是“被哲学化,所哲学化”,就是“哲学化”。一个客观上的“哲学母亲”,才能使你的哲学从无到有,从有到初步完成雏形(以后就靠你自身的发展)。
1
我们要想“在人类社会文明的世界中”,“成为一个人,并以一个人的方式,而活”,我们离不开“三种从无到有”的过程环节,然后我们的人生,将以“三种方式”而存在。
(1)生身母亲——身体的从无到有——以身体而过人生。
(2)精神母亲——精神的从无到有——以精神而过人生。
(3)哲学母亲——哲学的从无到有——以哲学而过人生。
我们每一个人“过人生”,并不是只以“身体”(身体存在方式)过人生,而是完整地说是以“身体,精神,哲学”过人生,以“身体存在方式,精神存在方式,哲学存在方式”过人生。
每个人的人生史,都是三种史——“身体的历史,精神的历史,哲学的历史”。
每个人的生命力,都是三种力——“身体的生命力,精神的生命力,哲学的生命力”。
(本段,从一或者是的角度,提出了人生的三种真实存在)
2
如果你不承认我上一段的话,那么你想想:
为什么有的人身体没问题,为什么要自杀呢?
为什么有的人身体与精神以前没问题(从你的角度看,并不是过不下去了呀),突然间给自杀了呢?
你不承认我的话,只不过是你的头脑中还缺这个“弦”,还不懂人生的种种“槛”……你不懂,你当然会不同意;等到你懂了,你就会同意了。
不论他是什么人,要过人生,得懂“三根弦”,能越“三种槛”,能享“三种乐/福”——能化“三种真”。
(本段,从正反之二的角度,让你感受一下人生三种真实的存在)
3
人生,不是只有一种“本”就够的,而是得有三种本:身体之本,精神之本,哲学之本。
失去其一,人生都可能会没了;其中之一残缺不全,人生都可能会是持久的纠结痛苦;三种不协调、不平衡,都可能翻了车。
只有三种都饱满,都畅通,都合乎时宜,都随心所欲,才能通吃人生之乐/人生之福。
(本段,对人生中的三种之本进一步明确)
4
没有看到上面一段话,你还可能就以为“人生就是身体的七情六欲,就是食色性也;身体好,钱多,一切都可嗯了(over)/万事无忧”。看到了,你就会有晕菜的感觉——这人生也忒复杂,我离开这园子行不行?不行,谁也别想离开,除非你彻底把自己掐没了。
即使是戏,你也必须演。但你若抱着演戏的态度,你肯定也演不好。纯粹抱着演戏的立场去作为,终究要把人生给彻底演砸了——人生不是戏,处处都真实地可怕,我们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把自己的人生处处都变得“真实的可爱”!
(本段,是对上一段的反,为展开)
5
如何给身体、精神、哲学“定名”呢?
(1)身体。动物都懂,没文化的人都懂,这个名就不费事了,免得本来你就懂还闹得你更不懂了。
(2)精神。身体所面对的对象世界,是“现实世界,继之以现实为本的世界”,但是,人类要讲“一个超现实世界,继之以超现实为本的世界”,这就需要“建构自身的超现实特质”了,也就是在自身身上建构起和具有“精神”了。我们身上的(包括意识、行为、意志、情感等等)那些超现实的条条、杠杠、框框、道道,就是“精神”。
(3)哲学。不论什么性质的对象世界,我们都把它看作是“死的,或定式的世界”,而我们要以“活的灵魂,灵魂的活”来驾驭对象世界,驾驭自己,这就是“超死/超不定性的活灵魂特质”,也就是“哲学”了。你能彻底地、纯粹地、绝对地“活灵,灵活”,就是你身上的“哲学”。
6
我们除了身体(诞生身体),还要有精神(诞生精神),还要有哲学(诞生哲学)。许多人对后两种,根本上不懂。也不能说他身上没有一点精神、没有一点哲学,但既然不懂,那就是被动来的,胡乱中接受的,自己的一生也是不断地随风摆的墙头草。
没有诞生,便什么也没有。精神在一个人身上的出现与存在,需要“精神母亲”;哲学在一个人身上的出现与存在,需要“哲学母亲”。没有这样的母亲,你便不会有精神与哲学;没有这样明确的母亲,你便不会以完整的自我存在并自我成长。
如果把母亲生孩子的身体,称为“开天”,那么,我们可以把精神的诞生称为“开大”,把哲学的诞生称为“开顶”。
7
母亲生下孩子的身体,只是一个小山沟里的小天地中的精灵,母亲的“开天”还是不够的,你需要走出小山沟,去行万里路而走遍天下。时间上、空间上、事件上的阅历,是非常重要的。
人人生下来都是唯现实而是、鼠目寸光的“势利虫”,都是“小心眼”,都只会算小得失的账。而人类社会文明客观上要求人人都需要会算“大得失”的账,知“大”而求“大”便是“精神”。“大”和“小”相比,相差并不太大的情况下还可相比,当“大”是“小”的千倍、万倍、万万倍等等之后,就不可相比了。这就决定了:你心中不放弃“小”,你就不可能走向“大”(必要条件);你的“大”的级别太低,你就不可能知道大得多的“大”(前一级别为后一级别的必要条件)。超越小得失而获得大实现,是生命扩张的本性,所以,追求大实现的精神与现实欲求并不根本上矛盾,而是更加一致。
人人生下来都是“眼见为实”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,都只能成小事而不能成大事,得眼前而不能得长远。而人类社会文明客观上要求人人都需要有做超级大事的智慧,有放眼超级长远的情怀,知“顶”而求“顶”(最高层次)便是“哲学”。小聪明根本上和哲学无法相比,哲学追求的是“聪明透顶”,这岂是固守小聪明者所能意识到和理解?破解最大的关口、障碍,也就是“登顶”,也就是“哲学”,这对于干大事、思大事的人才能遭遇到。当遇到莫大的障碍而愿意挑战的人,才可能突破(并不必然),才可能豁然开朗,才可能步入“通达、通吃”级别的智慧层次。
8
现实中人与人的得失观、追求观是不同的,这就如同“虫、虎、鹰”在识见与境界上的差别。大多数人都是“虫”且满足于做虫,少部分人追求“虎”而能做成虎,只有极少数人连做虎也不满足而要追求“做鹰”的高度与自由。
显然,“虫”根本上并不懂“精神”,而“虎”根本上并不懂“哲学”,只有“鹰”既懂“小”与现实,也懂“大”与精神,也懂无极与哲学。
9
你的母亲,只诞生了你的身体或肉体,这个“造就”的级别太低,要想走向更大、更远的人生,你还需要诞生自己的精神,诞生自己的哲学,在“身体我”之上“造就——精神我,哲学我”,“大造就”才有“大化人生”。
需要强调的是,这个“造就”与“大化”过程,并不是在“书本”之中,而是融入在你的人生求索之中。
标签:  我想手淫 夫妻性生活怎么样玩 性生活时间不能持久 哲学 精神 人生
文章来源:费洛蒙的情趣世界
文章链接:
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
- 微信访问,长按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我们
微信搜索公众号:费洛蒙的世界商城关注我们 - 微信访问,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
复制微信号:18002554425添加朋友